中醫是一門仁心仁術,它與資本逐利的本性是格格不入的。一旦資本介入中醫行業,中醫就會變成了一門掙錢的技術,它簡便效廉的優勢就會消失,沒有了優勢,中醫就會在與西醫的競爭中全面衰敗。
就拿中國近幾十年的快速衰敗來說吧,它就與中醫醫院化有著密切的對應關系。中醫治療是個性化的,它只適合于個體,而不適合規?;尼t院。一旦中醫醫院化,治療成本就大大提高。況且,醫院的目標都是盈利,為了生存,中醫就必須不擇手段從病人身上掙錢。
我們比較一下兩者的成本就知道了。中醫是全科,它不管是什么病,都是用同一種方法,那就是調節整體的平衡,恢復整體的管理,因為根據整體決定局部的系統學規律,只要整體的管理恢復了,局部病變就會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所以,一個優秀的中醫就是一個全科醫院。而一旦中醫醫院化,一個中醫的工作被分化成數十人來做,成本急劇提高。個體中醫即使收費很低,也能夠過活得有滋有味,而中醫院的中醫就不一樣了,為了養活數十人,就必須從病人身上來掙,于是中醫就變味了。說句實話,即使醫院的中醫想方設法掙錢,但中醫院還是活不下去,畢竟,一個人的工作由那么多人來做,成本確實太高了,無奈,無數中醫院紛紛走向了西醫化。
因此,中醫要想充分發揮它簡便效廉的優勢,就必須個體化。這時資本是很難介入的,原因很簡單,資本只有批量化才能夠掙錢,個體化是掙不了大錢的。如果資本介入這種個性化的中醫治療,絕大多數都很難掙到錢。
當然,中醫并不是不需要資本,但資本的介入需要根據中醫的特點,那就是需要批量化的地方。比如,中藥種植、炮制、中成藥生產,也可以在醫療器械,健康平臺等地方。在治病方面,那些外傷的治療不用辨證,也可以規模化,資本也可以介入,比如燒傷。當然還有中醫的教育,也可以一定批量化,資本也可以介入。至于個體的中醫治療,資本就沒有必要介入了。
現在,隨著中醫在疫情防控中的巨大作用,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相信中醫,中醫行業的大發展逐漸到來。此時,資本像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蜂擁入中醫行業。我可以這樣說,誰要是介入中醫治療方面,必定碰得頭破血流,因為中醫是個性化的,無法復制的,資本在這個方面很難掙到錢。國家也應該制定這樣的政策,限制資本在中醫治療方面的擴張。因為一旦資本介入,治療的價格就會大幅高起,中醫的優勢就沒了。
顯而易見,如果資本介入中醫,就會使中醫無法服務廣大人民。歐美發達國家的醫療資源是極其昂貴的,盡管我國有政府對醫院的管控和國有化,醫療資源仍是較為昂貴的,我們絕不能讓中醫步此前程。這是市場經濟的副作用,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政府管控和國有化是限制資本的利器。
資本介入中醫,也會降低中醫治療的效果。西醫治療有規范,而中醫治療無法規范,如果為了掙錢,那中醫真的可以為所欲為了。這不僅僅是逐利的中醫可以開貴的藥而不是最有效的藥,而且還可以小病大治。只有中醫個體化,并讓個體之間充分地競爭,才可以真正避免中醫的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