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縱論天下 > 學者觀點

王偉光:中國共產黨人是列寧主義最忠實的捍衛者、傳承者和創新者

2024-06-11 08:56:38  來源: 馬克思主義研究   作者:王偉光
點擊:    評論: (查看) 字體: / /

  中國共產黨人是列寧主義最忠實的捍衛者、傳承者和創新者

  ——紀念列寧逝世100周年

  王偉光

  摘要:列寧帶領俄國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并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堅持、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偉大的列寧主義,為全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民族和勞動人民提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寶貴精神財富和銳利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人接受馬克思主義首先是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受到列寧主義教育而完全徹底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視為不可分割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將之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繼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實踐。中國共產黨堅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王偉光:中國共產黨人是列寧主義最忠實的捍衛者、傳承者和創新者

  2024年是無產階級革命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列寧辭世100周年。紀念列寧最好的方式就是傳承他的偉大思想,沿著他所開辟的正確道路奮勇前行,接續推進他未竟的事業!列寧帶領俄國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讓科學社會主義的種子在俄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并在蘇維埃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堅持、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偉大的列寧主義,為全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民族和勞動人民提供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寶貴精神財富和銳利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直接影響下,帶領中國人民成功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順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忠實捍衛者、傳承者和創新者,中國共產黨人堅定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成功地繼承了列寧主義,創造性地推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勇敢地扛起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大旗,不斷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繁榮創新注入生機和活力。

王偉光:中國共產黨人是列寧主義最忠實的捍衛者、傳承者和創新者

  一、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第二階段

  斯大林在評價列寧時指出:“列寧的偉大,正在于他沒有做馬克思主義字句的俘虜,而善于抓住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并從這個實質出發,向前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①列寧準確判斷和把握時代本質和特征,結合俄國國情和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的特點,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第二階段,即列寧主義階段。列寧是工人階級的偉大領袖,為蘇聯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為國際共產主義和人類進步,為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在實踐上,列寧領導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理,創造了統一的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領導地位,重視和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締造了第一支人民的軍隊——工農紅軍,創立了世界上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軍隊;依照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徹底打碎了沙皇俄國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第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機器;實行新經濟政策,領導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開創了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境界。

  在理論上,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時代本質特征、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

  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敏銳地洞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球資本主義已進入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他揭示了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即壟斷、寄生和腐朽、垂死的資本主義,指出了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發現了世界帝國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規律,認識到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主義各國與殖民地人民之間、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作出了帝國主義就是戰爭,戰爭必然引起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可以制止戰爭、贏得和平的重大論斷。

  馬克思恩格斯基于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展的現狀,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將在幾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爆發并取得勝利。列寧發現了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指出帝國主義體系必然存在薄弱環節,俄國當時的國內外條件使其成為帝國主義統治鏈條上的薄弱環節,這就為俄國無產階級提供了突破帝國主義戰線、贏得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機會。列寧關于時代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以及關于帝國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的科學判斷,關于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多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從根本上解決了帝國主義階段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也為中國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南。

  列寧提出了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的理論。列寧敏銳地認識到帝國主義把民族問題擴大為民族殖民地問題,把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問題的理論發展為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理論,并將其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認為,在帝國主義階段,民族問題出現了新的特點,進入了一個全世界殖民的特殊時代。也就是說,所有殖民地民族都受到帝國主義國家的剝削與壓迫,世界已經被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基于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帝國主義時代特征,列寧認為,“應當把爭取社會主義的革命斗爭同民族問題的革命綱領聯系起來”②。他闡述了殖民地國家無產階級斗爭的策略,指出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前途和實現過程,提出殖民地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道路而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理論。列寧的這些思想,指導了無產階級領導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直接指導了中國革命,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解放問題的重大貢獻,堅持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2.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的理論

  列寧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起源、本質、職能和主要構成的觀點,關于無產階級奪取資產階級國家政權后必須徹底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無產階級國家機器的觀點,關于實行無產階級政治統治的觀點,關于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必然結果、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必然創造新型的社會主義民主的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新型民主的學說。

  列寧全面闡述了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具有必然性。他強調,一個階級的專政“不僅對一般階級社會是必要的,不僅對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無產階級是必要的,而且對介于資本主義和‘無階級社會’即共產主義之間的整整一個歷史時期都是必要的,——只有懂得這一點的人,才算掌握了馬克思國家學說的實質”③,并進一步論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和任務。他指出,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專政不僅在于暴力,而且主要不在于暴力,是比資產階級專政更加民主的新型專政,對資產階級實行專政、對無產者和廣大人民實行民主。正因為如此,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是改造舊的、壓迫無產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關系,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人民民主。

  列寧還強調,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領導力量。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領導問題,列寧指出,只有共產黨才能實現這種專政,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最高領導力量,這是由共產黨的本質決定的。因為,“只有這個先鋒隊才能抵制這些群眾中不可避免的小資產階級動搖性,抵制無產階級中不可避免的種種行業狹隘性或行業偏見的傳統和惡習的復發,并領導全體無產階級的一切聯合行動,也就是說在政治上領導無產階級,并且通過無產階級領導全體勞動群眾。不這樣,便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④。列寧對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形式、內容、任務、領導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極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學說。

  同時,列寧第一次在理論和實踐上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機器——人民軍隊,肯定共產黨對人民軍隊的領導,使人民軍隊成為維護工人和農民利益、反抗資產階級壓迫、鞏固無產階級政權的強有力工具,發展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軍隊建設觀點和國家學說。

  3.創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學說

  列寧結合國內外的實際情況深入地思考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系統闡釋了無產階級黨的思想基礎、力量源泉、組織原則,形成了關于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在實踐中堅持、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學說,形成了列寧主義黨建理論。

  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政黨要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始終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力量。他強調,“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⑤。他主張堅持馬克思主義要結合本國國情,強調“對于俄國社會黨人來說,尤其需要獨立地探討馬克思的理論,因為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⑥。

  列寧強調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權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至關重要性,闡明無產階級政黨是蘇維埃政權的領導力量,開創性地表明共產黨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都要牢牢地掌握領導權。他指出:“只有工人階級的先進部分,只有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才能領導自己的國家。”⑦列寧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政黨要善于保持和加強與群眾的密切聯系,才能成為強有力的政黨,成為不可戰勝的政黨。他認為,“勞動群眾擁護我們。我們的力量就在這里。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不可戰勝的根源就在這里。多吸收群眾中新的工作者入黨,使他們獨立參加建設新生活的工作,這就是我們克服一切困難的手段,這就是我們走向勝利的道路”⑧。

  列寧明確指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強調把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成為有紀律、有組織、有權威的新型政黨。列寧把民主集中制作為俄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并在1906年他主持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上把民主集中制寫入黨章。他在起草《加入共產國際的條件》時,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又推廣到共產國際中,規定“加入共產國際的黨,應該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起來的”⑨。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列寧認為,黨應該具有嚴密的組織、統一的意志和行動,只有按照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黨才是一個‘真正鋼鐵般的組織’。”⑩

  4.提出了新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

  根據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列寧提出了新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這是他對馬克思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貢獻。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基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國際形勢和當時的社會現實而進行的政策調整,是為了戰后經濟的發展而不得不進行的經濟政策改革,是他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現實結合的產物,也是他由十月革命奪取政權過渡到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列寧指出,“我們不顧一切舊事物,完全按照新的方式開始建設新經濟。如果我們不開始建設新經濟,那我們在頭幾個月或頭幾年就被打垮了”?,“目前我們踏上了實干的道路,我們必須走向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始于1921年,主要內容是用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使農民有權支配納稅后的余糧;工業企業停止推行國有化,允許發展私人經營企業;大力發展商業,充分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促進工農業商品的流通;加強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合作與交往,同資本主義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實行租讓制;等等。新經濟政策實施后,蘇維埃俄國的國內經濟得到迅速的恢復與發展。新經濟政策體現了列寧堅持社會主義理想與現實、馬克思主義原則性與策略靈活性的高度統一,為經濟落后國家成功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有益探索。

  列寧在總結新經濟政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在農業方面,列寧認為合作社的性質取決于政權和基本生產資料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提出用社會主義原則改造農業;在工業方面,他指出通過實現工業化和電氣化來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在政治方面,他主張加強國家政權建設和執政黨建設,使黨成為名副其實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在文化方面,他強調開展文化建設和文化革命,提出“只要實現了這個文化革命,我們的國家就能成為完全社會主義的國家了”?。列寧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構想反映了他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化,體現了他努力從俄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情出發來考慮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

  5.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

  列寧之所以能夠成為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成功締造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并領導社會主義建設,關鍵在于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和解決實踐問題,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了列寧哲學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境界。

  列寧肯定并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作用。他指出,“馬克思的哲學是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

  一方面,列寧豐富和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他概括了關于兩條哲學基本路線的原理,指出:“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呢,還是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恩格斯堅持第一條路線,即唯物主義的路線。”?他把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相區分,從哲學高度提出科學的物質定義,揭示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即“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闡明物質與運動不可分的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物質第一性的基本原理。全面闡述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觀,明確提出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強調認識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和可知性,闡明認識的辯證法,在認識論上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指出“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強調實踐觀點在認識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指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反對分裂唯物論和辯證法,指出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堅持真理的客觀性,闡明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辯證關系,認識到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指出“人類思維按其本性是能夠給我們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對真理的總和所構成的絕對真理的”?;闡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

  另一方面,列寧豐富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他論證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闡述了“經濟的社會形態”的基本范疇,指出經濟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以生產力為基礎的,主張社會發展規律是像自然規律一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論述歷史發展必然性與個人作用的辯證關系,闡明群眾、階級、政黨和領袖的辯證關系,論述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思想;結合俄國社會的性質,指出改造俄國社會的唯一出路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闡述上層建筑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作用,強調“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提出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迫切任務是組織無產階級進行自覺的階級斗爭,闡發經濟斗爭與政治斗爭的關系,為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指明方向;論述經濟與政治的辯證關系,提出政治以經濟為基礎,但是只有把經濟斗爭提高到政治斗爭,通過政治革命才能實現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主張把政治斗爭與經濟斗爭相結合;指出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揭示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作出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的著名論斷;揭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理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關系,提出哲學上的黨性原則,強調無產階級黨性是真正科學性的必要條件,認為只有堅持黨性原則,才能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王偉光:中國共產黨人是列寧主義最忠實的捍衛者、傳承者和創新者

  二、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走出歷史深淵,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順利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行改革開放,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最為根本的一條原因就是始終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并將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用以指導中國實踐。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沒有拋棄和背離列寧主義,沒有違背老祖宗,永遠讓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做先生”,“我們做學生”?。

  1.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不可分離,丟掉列寧主義就丟掉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是不可分割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完整、系統、科學、發展的理論體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毛澤東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斬釘截鐵地宣布:“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旗幟和理論指南,從來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作為最銳利的思想武器,用以指導中國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表明,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發展列寧主義,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我們黨始終堅持而不可改變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黨的一條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人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在列寧主義的教育下,接受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總結俄國的革命經驗,將馬克思主義具體運用到中國實際。在百余年的歷史歲月中,正是由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中國共產黨才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是如此,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成功亦是如此。

  從國內到國際,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進程中,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斗爭中,始終存在著一股歪曲列寧、抹黑列寧,企圖把列寧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分割開來,把列寧主義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剝離出去,把我們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思想中的列寧主義剔除在外的錯誤思潮。

  我們黨一直與這種錯誤思潮進行著不間斷的斗爭。列寧主義一誕生就與馬克思主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構成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塊不可分割的馬克思主義的整鋼,任何想把列寧主義從馬克思主義完整的理論體系中剝離出去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也是徒勞的。當然,我們黨在使用馬克思主義的提法時,也是包含列寧主義的,這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如一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我們黨的理論指南。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丟掉列寧主義,也就丟掉了馬克思主義,背叛列寧主義,也就背叛了馬克思主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針對否定列寧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列寧主義對立起來的錯誤思潮,習近平總書記堅定地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偉大旗幟,針鋒相對地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他明確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人民點亮了前進的燈塔”?,并多次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丟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就失去了靈魂和方向,就會走上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

  2.中國共產黨人接受馬克思主義首先是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受到列寧主義教育而完全徹底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同志說:“自從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學了這些新學的人們,在很長的時期內產生了一種信心,認為這些很可以救中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找到馬克思主義,是經過俄國人介紹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國人不但不知道列寧、斯大林,也不知道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來華的傳教士、中國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曾對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論作過一些介紹,但他們對這一科學理論的了解和認識是非常膚淺和片面的,并沒有引起特別關注和產生大的影響。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以民主與科學為口號,更加深入廣泛地開展了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和社會制度的思想啟蒙運動,但是依然看不到國家的新希望。這種痛苦的歷程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懷疑產生了,增長了,發展了。”?

  正當中國革命處在向何處去的十字路口,中國先進分子仍在彷徨的時候,國情相似且毗鄰我國的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這給中國帶來了強烈的震撼,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十月革命勝利后的第三天,即1917年11月10日,上海的《民國日報》用較長篇幅報道了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其中提到列寧及其幾項主張。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開始研究俄國革命和列寧的相關學說。李大釗1918年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克的勝利》等文章,宣傳列寧主義,熱烈贊揚十月革命的勝利。同年,毛澤東同志在北京結識了李大釗,并時常到李大釗處請教。毛澤東同志回憶說,“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讀了許多關于俄國情況的書”?,“讀到一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書刊,并參加李大釗組織的學生研討各種新思潮的活動”?。1911年《新青年》的“馬克思主義專號”上刊載了李大釗的長文《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較為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

  1920年3月,李大釗決定在北京大學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了中國最早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這也是李大釗把“愿意研究馬氏學說的人”?聯合起來的最初嘗試。5月,陳獨秀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探討社會主義學說和中國社會改造問題。8月,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成立。9月起,《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的公開刊物,開始有組織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更多的還是學習列寧主義。據統計,《新青年》在1919年至1926年間刊載的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有16篇,而關于列寧主義的則有40篇。究其原因,一是因為俄國與中國的國情更接近。俄國雖然已經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但還保留著大量封建農奴制殘余,是壟斷資本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是資本主義陣營里相對落后的國家。二是列寧主義,特別是列寧關于社會主義革命、關于民族殖民地革命的學說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具有更為直接的影響和指導作用。三是十月革命的成功給中國人民樹立了榜樣。中國共產黨人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是受十月革命影響,受列寧主義教育,接受了經列寧主義豐富和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

  3.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視為不可分割的完整的理論體系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

  中國共產黨在成立早期,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看成不可分割的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理論體系。1925年,黨的四大通過的《對于宣傳工作之議決案》開門見山地指出:要學習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應使之成為黨中教育工作的理論的根據”?。1945年黨的七大通過了黨獨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黨章,總綱中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的“工作的指針”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為基礎,并明確每位黨員均有“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義務。

  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在使用黨的指導思想這一概念的時候,很少單獨使用馬克思主義,更多的是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即便是單獨使用馬克思主義,也是包括列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在1929年《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中,就開始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提法。1956年,黨的八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執政后制定的第一部黨章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才正確地說明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正確地指出了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同志帶領中國共產黨人撥亂反正,重新確立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必須堅持馬列主義”作為第一重要原則。1982年,黨的十二大通過的改革開放以來修訂的第一部黨章,進一步指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同年頒布的改革開放之后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都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今后……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一個整體理論體系,作為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

  習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視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和研究,堅持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來稱呼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在梁家河知青時期,習近平曾在勞作之余閱讀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寫的《國家與革命》,深受震動,“就《國家與革命》里闡述的一些問題,與他認識的朋友探討”?,并且提出自己對列寧主義獨到的見解。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明確指出:“只有學懂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別是領會了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才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堅持科學指導思想和正確前進方向,才能帶領人民走對路,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他深刻總結道:“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進一步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深切談道:“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王偉光:中國共產黨人是列寧主義最忠實的捍衛者、傳承者和創新者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繼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實踐

  十月革命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像一座燈塔影響和鼓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進入了波瀾壯闊的嶄新時代。十月革命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送給了中國人民、教育了中國人民、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點起了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火種,成功影響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傳遞社會主義火種和傳承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真理中,成功繼承了蘇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譜寫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輝煌篇章,不斷賦予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強大的生命力和作用力。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月革命開創的社會主義新紀元的繼續

  十月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十月革命成功將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十月革命創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制度是第一個不同于以往階級制度社會的新型社會形態,開啟了人類社會形態發展歷史新紀元,開啟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嶄新一頁,掀起世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滾滾浪潮,不斷賦予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強大的生命力和作用力。

  列寧在紀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時深刻指出,“這第一次勝利還不是最終的勝利”?,但“我們已經開始了這一事業。至于哪一個國家的無產者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期間把這一事業進行到底,這個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堅冰已經打破,航路已經開通,道路已經指明”?。

  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驗時明確指出:“盡管我國的革命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可是中國共產黨人把自己所干的事業看成是偉大的十月革命的繼續。”?這清楚地表明,我們正在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對十月革命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同志指出:“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這一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歸根于我們選擇了十月革命開辟的社會主義道路,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陽關大道。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了偉大成就,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非凡功績,為人類歷史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及廣大勞動人民獲得解放提供了成功經驗。毛澤東同志多次高度評價十月革命的世界意義,指出:“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和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從此以后,開始了第二種世界革命,即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十月革命給世界人民解放事業開辟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主解放運動提供了實踐榜樣。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總結汲取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發展起來

  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傳承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優秀基因,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和制度創新,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壯大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繁榮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貢獻了中國方案。

  一是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道路一脈相承。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同蘇維埃俄國的政治制度本質相同,但其具體組織形式又有所發展和創新。

  在根本政治制度方面。蘇俄實行蘇維埃制度。在革命進程中,俄國分別建立士兵代表蘇維埃、工人代表蘇維埃和農民代表蘇維埃,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全國統一的蘇維埃代表大會,確立了穩定的國家政權。我國從一開始就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即由各級行政區域選民選舉產生本地區人民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并由下級人大選舉產生上級直至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各級人大是同級地方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民族制度方面。中國和蘇俄都是多民族國家,但兩國在處理民族問題的制度和政策上存在差別。蘇俄建立以民族為基礎的加盟共和國,各加盟共和國通過聯邦的形式組成聯邦制國家。而中國創建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該制度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形式相結合,既保證了國家的統一,又充分體現了少數民族的區域自治,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進步,加強了各民族的團結、融合。

  在政黨制度方面。蘇俄成立初期存在多個政黨,有的政黨還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蘇俄政府,但不久后,蘇俄形成了共產黨一黨單獨執政、合法存在的局面。中國的國情同俄國不一樣。歷史上曾有兩次國共合作,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多數都參與了抗日斗爭和民主建國,都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新中國成立的進程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新中國成立后,各民主黨派繼續存在和活動,其組織更加健全、發揮更大的作用、參政議政的方式越來越豐富。它們作為參政黨直接參與國家的各項事務,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現了世界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創新和發展。

  二是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史無前例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它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增強了國家實力,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管理體制,也存在一些嚴重缺陷。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在學習和借鑒蘇聯的基本經濟制度、管理體制和發展經濟的一些做法的同時,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以蘇為鑒、以蘇為戒,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十月革命后,蘇俄盡管面臨帝國主義包圍封鎖和國內戰爭,但即使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也一直高度重視經濟建設,注意集中優勢人力物力發展高科技,取得了突出的建設成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建立了完整、獨立的工業基礎和國民經濟體系,集中精力搞建設、搞科研,成功研制出“兩彈一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快速發展,不斷增強國家綜合實力,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收入已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成功經驗。

  建立健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十月革命后,蘇聯社會主義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實現了工業的國有化,消滅了工商業的私人所有制,又推行了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時期,蘇聯加快實現了農業集體化,形成了生產資料國有和集體所有兩種單一的公有制形式。同時還實行了按勞分配制度。中國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既借鑒了蘇聯的成功做法,也進行了發展創新。我們對于民族資產階級工商業采取“公私合營”的辦法進行改造,農業的社會主義集體化改造也穩步推進完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確定中國社會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決克服超越發展階段的傾向,積極推進生產資料所有制及相關制度改革。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工商業方面,允許和支持非公有制主體的建立和發展。同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調動了廣大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生產效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及其改革發展舉措,保證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是對十月革命道路的發展,也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創新性貢獻。

  改革開放,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蘇聯一直堅持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嚴重缺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步認識到單純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鄧小平同志經過深思熟慮明確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就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黨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定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黨的十八大要求,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制度和改革舉措,是對十月革命道路的發展,也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創新性貢獻。

  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和推動經濟發展。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增強了國力,但蘇聯經濟發展失衡,重視重工業而輕視農業和輕工業,重視軍工產品生產而輕視民用產品生產,導致經濟難以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學習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并盡量克服其缺陷。經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科學回答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使得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三是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道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后,蘇聯在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中國共產黨在學習借鑒蘇聯的政治體制和政治建設的同時,努力克服其在政治建設中的某些失誤,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建設,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一切從本國國情出發積極穩妥推進,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正確處理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和維護穩定的相互關系。在上述方針的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建設不斷深化,穩步推進,取得顯著成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加強和完善執政黨建設。列寧高度重視執政黨建設,注意加強黨內民主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民主監督,我們黨也一直高度重視執政黨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黨面臨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奢華生活的誘惑,一些干部開始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因此,黨中央反復強調要加強黨的建設。明確要求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高度重視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著力引導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事業觀、政績觀,堅持以民為本、執政為民,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的制度化。蘇聯長期存在法制體系不健全的現象。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進程中,吸取經驗,不斷完善法制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51)。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六大提出,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更加注重發揮依法治國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推進依法治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無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十月革命道路的發展,也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的重要貢獻。

  四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列寧非常重視思想文化建設,他明確指出,“我們的任務是要戰勝資本家的一切反抗,不僅是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強烈的思想上的反抗”(52),“沒有豐富的知識、技術和文化就不能建成共產主義”(53),“只要實現了這個文化革命,我們的國家就能成為完全社會主義的國家了”(54)。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上,列寧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意識形態工作和文化建設的思想,用以指導蘇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中國共產黨建黨百余年來,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成功繼承了列寧主義的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和文化建設思想,形成了“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55)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譜寫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輝煌篇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認識到了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積極推進黨的領導下的思想文化建設。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現時中國革命不能離開中國無產階級的領導,因而現時的中國新文化也不能離開中國無產階級文化思想的領導,即不能離開共產主義思想的領導”,并將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具體規定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56)。1942年,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文藝座談會,繼承列寧關于“文藝應當‘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的觀點,明確文藝要為“為人民服務”(57)。新中國成立之后,進一步明確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為勞動人民服務,為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下的人民大眾服務”(58)的政治標準,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賦予文化建設新的時代內涵。黨的十五大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明確為黨的“三位一體”的布局。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黨的十七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提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明確提出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59),創造性提出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論斷,并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文藝工作、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等作出系統闡述,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戰略目標,創立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領下,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明顯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

  3.堅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把握時代本質和俄國具體國情,把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帝國主義的時代條件以及俄國的國情實際相結合,創造了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形態,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列寧主義階段。

  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與時俱進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所處的具體時代條件、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推向新的階段。

  一是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分析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和階級關系,科學把握中國社會基本性質,努力探索中國革命的規律和特點,創造性地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進行什么樣的革命、怎樣進行革命”的問題,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了新中國。毛澤東同志領導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歷史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一次結合,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第二次結合的偉大歷史任務,領導全黨開啟了第二次偉大結合。“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F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60)毛澤東同志領導黨和人民進行了“第二次結合”的艱辛探索,形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理論,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創新觀點,形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獨創性的理論成果,構成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和理論體系的形成確定作了充分準備。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創造性地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第二次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理論成果。

  三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精髓和活的靈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艱辛探索,勇于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新的重大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創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再次“偉大結合”,完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飛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極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偉大旗幟,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了不斷發展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實現了“兩次結合”,完成了“三次飛躍”,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共產黨人作為列寧主義的捍衛者、傳承者和創新者,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在繼承和發展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基礎上,成功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高舉起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大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壯大和世界社會主義的蓬勃發展,列寧主義必將綻放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1-6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列寧選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3]《列寧專題文集》(全V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4]《毛澤東選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5]《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注釋:

  ①《斯大林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222頁。

 ?、凇读袑幦返?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7頁。

 ?、邸读袑幦返?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3頁。

 ?、堋读袑幦返?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5頁。

 ?、荨读袑幦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4頁。

 ?、蕖读袑幦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61頁。

 ?、摺读袑幦返?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54頁。

 ?、唷读袑幦返?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9頁。

  ⑨《列寧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5頁。

 ?、狻读暯街鬟x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08頁。

  ?《列寧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9頁。

  ?《列寧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5頁。

  ?《列寧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2頁。

  ?《列寧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5頁。

  ?《列寧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5頁。

  ?《列寧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30頁。

  ?《列寧全集》第5V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11頁。

  ?《列寧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44頁。

  ?《列寧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35頁。

  ?《列寧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182頁。

  ?《列寧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45頁。

  ?《毛澤東文集》第V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60頁。

  ?《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0頁。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9頁。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9頁。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7頁。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69-1471頁。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0頁。

  ?〔美〕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董樂山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年,第147頁。

  ?《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8頁。

  ?《中國共產黨重要文獻匯編》第1卷(1921年7月-1921年12月),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0頁。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254頁。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536頁。

  ?《中國共產黨黨章匯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46頁。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3頁。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7頁。

  ?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年,第43頁。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04-405頁。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19、20頁。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0頁。

  ?《列寧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5頁。

  ?《列寧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6頁。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80頁。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0頁。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7頁。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1頁。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57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人民出版社、新華出版社,2022年,第723頁。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頁。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頁。

  (51)《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頁。

  (52)《列寧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48頁。

  (53)《列寧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11頁。

  (54)《列寧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2頁。

  (55)《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4頁。

  (56)《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5、708頁。

  (57)《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4、855頁。

  (58)《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第476頁。

  (59)《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3-34頁。

  (60)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506頁。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南開大學終身教授、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本文原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24年第3期,作者授權紅色文化網發布)

「 支持紅色網站!」

紅歌會網 SZHGH.COM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您的打賞將用于紅歌會網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傳播正能量,促進公平正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