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縱論天下 > 學者觀點

王偉光:加強系統性學理性研究闡釋 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2024-06-24 15:21:17  來源: 思想火炬   作者:王偉光
點擊:    評論: (查看) 字體: / /

圖片

 

[摘 要]

      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系統性和學理性研究闡釋,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是擺在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乃至哲學社會科學界面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為更好完成這一重要任務,應主要從三個方面推進工作:一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為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奠定堅實的學理基礎;二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范式創新,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的系統化理論闡釋;三是以理論學術創新為支撐,建構黨的創新理論的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學科體系 學術體系 話語體系 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造歷史。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先后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黨的創新理論,即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系統性和學理性研究闡釋,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是擺在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乃至哲學社會科學界面前的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一、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為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奠定堅

  實的學理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下簡稱“三大體系”)這一重大任務,對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作出新的部署。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學術、話語創新體系,為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奠定雄厚的學術學理基礎,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實現指導思想與學術知識的高度統一;就要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就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構建具有鮮明學理特色和學術優勢的學科、學術和話語體系。

  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實現指導思想與學術知識的高度統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推進黨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就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闡釋和解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所面對的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在研究闡釋回答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過程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資源。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必須全面、準確地認識和處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與作為學術資源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對于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既是指導思想,也是重要源泉。馬克思主義不僅是徹底、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同時也是博大精深、系統完備的知識體系,涉及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個領域,是對自然界、人類社會與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辯證統一的高度概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研究和著述涉及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軍事、黨建等各個方面,在對歷史和現實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闡釋、解答中,創造了人類理論思維和知識體系的高峰。這既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同時又為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學術資源、知識資源和學理資源。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理論思維的指南,同時又是一部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百科全書,最具學術性、學理性和知識性,是構筑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指南、基礎和源泉。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下,將馬克思主義作為重要的學術資源和知識資源加以汲取,主動吸收借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研究各種具體事物、典型問題而形成的思想成果、知識概括、具體結論和具體方法,實現馬克思主義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內容與方法上的深度結合,才能真正構建體現人類理論和學術高峰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術方向,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于一切科研活動的導向之中。把理論武裝、理論指導和理論創新結合起來,自覺把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統一起來,寓政治于學術之中,寓馬克思主義道理于學理之中。實現學術研究話語與黨的創新理論政治話語兩者高度統一,實現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與作為科學知識的高度統一,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高度統一,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力、影響力、指導力和作用力。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全面系統闡述了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指出了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努力方向。

  從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現狀來看,存在著兩個值得我們關注并需加以解決的問題:一是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實踐,聚焦我國理論和實踐中的重大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加以回答和解決不夠;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回答和解決我國現實實踐和重大理論問題上,在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互動中,實現理論學術創新不夠。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創新,應當著重克服這“兩個不夠”,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圍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實現創新理論指導創新實踐。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構建具有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的學科、學術、話語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就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和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的本質特點和內在要求,充分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等自身特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在學科體系建設方面。一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制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規劃,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的優勢學科,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二是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三是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四是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五是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通過學科體系建設,努力使基礎學科健全扎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

  在學術體系建設方面。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平、實現學術學理中國化時代化、建立激發科研活力的體制機制、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學術評價體系上下大功夫。要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學術體系建設和學術研究的能力,善于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術體系。在古今中外豐富的學術思想中汲取營養、推陳出新,傳承中華文明,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健全完善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

  在話語體系建設方面。要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話語權,努力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權建設。既要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已被歷史和實踐檢驗的話語;又要結合當代實際,不斷創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新鮮話語,豐富發展創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要著力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民族化、大眾化、國際化。要立足中國實踐、深入解讀中國道路、切實提升中國經驗,要勇于創新,不斷概括出新概念、新范疇、新術語,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話語體系。要始終堅持大眾化方向,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群眾聽得進去的理論學術觀點。要實施中國學術“走出去”戰略,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不斷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范式創新,加強黨的創新理論

  系統化理論闡釋

  理論學術的研究范式是指在理論學術研究過程中所形成并依據的抓住問題、研究問題、回答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視角、路徑和方法,以及理論學術成果的評價和檢驗標準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式。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歷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在探索中取得了豐碩的成就和經驗,也確立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范式。針對現實實際聚焦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分析解決問題進程中創新和完善中國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范式的核心問題,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兩個結合”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性理論創新。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推進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創新、范式轉變和知識體系建設,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范疇、新話語、新論斷、新問題、新方法、新標準,推進了理論研究范式的創新,開辟了黨的理論創新的新境界。

  在系統性理論創新中堅持強烈的問題導向。哲學是思想中所握的時代,而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是黨的領導干部和理論工作者必須熟練掌握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理論創新只能從問題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時代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習近平強調:“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理論創新要真正面對問題、發現問題、回答問題,就必須提出并回應新問題、大問題、真問題,問題導向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生長點、創新源。馬克思主義研究應該不斷地發現和探索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發展中涌現出來的各種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科學闡釋,由此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從問題的解決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的整體化。

  在系統性理論研究中把握嚴密的內在邏輯。“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聚焦新的時代命題,凝結新的思想精華,總結開創性獨創性的實踐經驗,以嶄新的思想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在的邏輯統一,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形成了一個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的科學理論體系。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闡釋,要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統一,要在內在邏輯上呈現出嚴整性。

  在系統性理論研究中把握堅定的人民立場。“馬克思主義是為人民立言、為人民代言的理論,是為改變人民命運而創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首要的問題是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研究立場,才能夠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研究導向,才能夠真正闡釋好黨的創新理論。人民立場貫穿于黨的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貫穿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的各個方面。在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國家治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民族復興等重大決策部署中,充分彰顯了濃厚的人民情懷。開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和闡釋工作,必須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始終堅守為人民立言、為人民代言的學術立場和價值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學術立場,就要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尋找理論學術問題,把人民利益的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發展作為著力解決的重大理論研究問題,給予理論上的科學回答、實踐上的對策建議,通過破解發展難題、提供發展路徑,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一貫性。

  在系統性理論研究中把握客觀的評價標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應該堅持的評價標準。習近平明確指出:“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學術研究要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以當代中國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實踐為研究對象,在實踐創新基礎上推動理論創新,用實踐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從而確立以實踐為衡量標準的系統化的學術評價體系。

  三、以理論學術創新為支撐,

  建構黨的創新理論的中國

  的知識體系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黨的創新理論既是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學術學理基礎,又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核心靈魂、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最根本的是構建黨的創新理論的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構建黨的創新理論的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要立足于理論學術創新,既要批判繼承人類現有哲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切積極成果,又要主動回應當代實踐提出的新問題,在前人基礎上提出新概念、新觀點和新術語;既要借鑒吸收國外理論學術創新的新經驗、新成果,又要堅守民族性、本土性和自主性,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既要勇于突破原有的研究范式和學術原理,又要善于深刻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和哲理,對中國發展實踐進行科學闡釋,在系統性理論研究闡釋中推動范疇創新、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加快構建黨的創新理論的中國的自主知識體系。

  第一,強調本土性和自主性。“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當代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成功形成,也是以中國人民為創造主體、以中國實踐為基本依據、以中國發展為根本目標的。理論創新要堅持民族性、本土性和自主性,必須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避免陷入用西方理論指導中國實踐的誤區,避免陷入生硬搬用西方知識體系來解釋中國問題的歧途。黨的理論創新,要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以中國實踐和中國問題為研究對象,對中國方案、中國主張、中國經驗進行理論提煉,貢獻出更多的主體性、原創性、原理性理論觀點和工作方法,形成黨的創新理論的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第二,強調系統性和整體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塊整鋼,有完備的理論體系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三個組成部分是內在統一的。正是因為有嚴密的體系和深刻的學理,馬克思主義一次又一次挫敗了被碎片化、庸俗化、教條化,被肢解、歪曲、修正等反馬克思主義的伎倆,不斷彰顯著真理的力量。體系化、學理化是構建黨的理論創新的中國的自主知識體系內在要求。創立黨的創新理論的中國的自主知識體系要以系統化、學理化為主要努力方向,明確貫穿始終的主題主線,堅守理論觀點的相互聯系、一以貫之和內在邏輯。

  第三,強調科學性和真理性。“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adhominem]。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迄今為止最徹底、最科學的理論,以深刻的學理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擁有永恒的真理力量。黨的創新理論的中國的自主知識體系一定要傳承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的理論特質,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不斷彰顯理論的徹底性、科學性和真理性。

  黨的理論創新發展是一個不斷系統化、學理化的過程。“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深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會越來越豐富,理論研究闡釋任務會越來越艱巨。理論工作者一定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對黨的創新理論進行整體性、系統性、學理性的研究闡釋,為續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篇章提供有力的學術學理支撐。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4年第3期

「 支持紅色網站!」

紅歌會網 SZHGH.COM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您的打賞將用于紅歌會網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傳播正能量,促進公平正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