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設想的是,一旦中國實現統一(無論以什么方式),以中國的體量、規模,‘制裁’、‘封鎖’中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就像美國南北戰爭后,沒有哪個歐洲國家會愚蠢到制裁美國一樣。”
01
最近,有一種奇談怪論在網絡輿論場流傳——“引誘中國對臺動武是美國的戰略陷阱。”
許多人都在傳這句話,甚至直白地說,“現在美國不是擔心你統,而是巴不得你統。”
這句話,很值得玩味。
稍加思索就會明白,這個似是而非的判斷,所追求的效果,仍然阻止中國統一,尤其是武統,但進行了話術的轉換。
此前的話術,是拿美國嚇唬人:你不能武統,武統的話美國就會干預,美國干預了你就會失敗,失敗你就無法收場……如此這般,刺刺不休;
現在的話術,是把以前的話術反用:你不能武統,武統的話美國就會高興,美國高興了就動員幾十個國家制裁你,美國制裁你的話,你就會像俄羅斯一樣苦不堪言……如此這般,喋喋不休。
所以,總而言之,不統一最好。
顯而易見,編織這套話術的人,目的就在于阻撓中國統一。
而他們之所以要實行話術的轉換,原因就在于,拿美國嚇人不靈了。
這里的原因,包括中美兩國綜合實力的此消彼長,中國在臺海地區的軍事優勢日漸增長,大陸內部強烈的、高度一致的支持統一的民意,等等。
概括來說,就是統一的客觀條件,已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趨向于成熟。
既然嚇不住,那就要想辦法把你騙住,“現在美國不是擔心你統,而是巴不得你統”,一些頭腦簡單的人聽了這句話,就一下子被“醍醐灌頂”了,“美國為啥巴不得我統?準沒好事,既然這樣,我就不統了。”
這種話術轉換背后的深層次因素,在于中國正處于這樣一個歷史關口,即:經過鴉片戰爭以來100多年前仆后繼的不懈努力,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70多年史詩般的艱苦奮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非常接近于“為山九仞”,但還需要“一簣”。
這至關重要的“一簣”,就是統一。
這個問題不能再留給下一代了,我們就是下一代。
不統一,臺海就會繼續牽扯、消耗中國巨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資源,使中國不能心無旁騖,揮灑自如地在全球使用自己的力量。試問在世界歷史上,有哪一個大國是在沒有實現統一的情況下崛起的?
如果以美國為參照系,我們會發現,南北戰爭是美國崛起的真正的轉折點。美國統一之后,徹底擺脫了歐洲列強對美國內部事務的干預,國力突飛猛進,終于使二十世紀成為“美國世紀”。
可以設想的是,一旦中國實現統一(無論以什么方式),以中國的體量、規模,“制裁”、“封鎖”中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就像美國南北戰爭后,沒有哪個歐洲國家會愚蠢到制裁美國一樣。
對中國來說,東亞、南海、東南亞等,當可傳檄而定,珍珠港以西的太平洋,會成為一個和睦的世界,中國可以把自己的力量重心從東南轉向西部,中印關系也可以迅速得到改善。
02
那些口稱“引誘中國對臺動武是美國的戰略陷阱”的人,喜歡講的一個“鬼故事”,就是普京被被美國誤導,發動烏克蘭戰爭,結果掉入“戰略陷阱”。
這里要問一句:如果沒有2022年2月的“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現在處境會更好嗎?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既然有人以今日俄羅斯的處境嚇唬中國,那也不妨假設一下。
很可能,如果普京對烏克蘭向西方一邊倒的政策坐視不理,聽任烏克蘭絲滑加入北約,那么,不僅烏克蘭東部四州的俄羅斯族會陷入類似今日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那樣的慘境,俄羅斯國內,更可能爆發顏色革命。如果普京采取強力措施制止,那么俄羅斯必然會受到比當下更嚴厲的制裁與封鎖。如果普京像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那樣軟弱無力,對反對派讓步,則俄羅斯一定會步前蘇聯的后塵,也同樣四分五裂。
如果你處于普京的位置,又該如何決斷呢?
實際上,普京對這一切洞若觀火。
2024年6月20日,普京結束越南訪問前,在河內召開新聞發布會。普京稱,西方并沒有放棄對俄羅斯實施“戰略挫敗”的計劃,“對俄羅斯來說,這意味著國家地位的終結,意味著俄羅斯千年歷史的終結”。他反問道:“既然如此,我們現在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回過頭來看一看,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當然存在嚴重問題,但這個問題不在戰略層面,而在戰役和戰術層面,包括:沒有實施戰略欺騙而失去了進攻的突然性;在第一波的軍事行動中,沒有投放足夠的兵力,以至于受挫于基輔城下,并導致戰爭長期化;把勝利希望過多地放在烏軍的瓦解上……等等。如果我們未來要進行統一祖國的戰爭,這些問題都應該考慮到,也完全可以避免。
03
我想,那些散布“引誘中國對臺動武是美國的戰略陷阱”的人,是不會得逞的。
但我們必須意識到,任何幻想都是有害的,躺贏是不可能的,就像我幾年批判臣妾主義時所指出的那樣,胡錫進散布的“中國人玩著抖音、上著淘寶,就能把美國逼回農業國”的觀點,純粹是誤國之論。
大爭之世已然降臨,斗爭是不可避免的,誰害怕斗爭,誰就會自取滅亡!以各種借口逃避斗爭,才是最大、最兇險的“戰略陷阱”!
【文/郭松民,紅歌會網專欄學者。本文原載于公眾號“獨立評論員郭松民”,授權紅歌會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