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朝中社5月26日報道,朝鮮國防省副相金剛日25日發表談話,闡述朝鮮軍方對韓美敵對活動的軍事反制措施。
金剛日特別提到,朝鮮將對韓國方面“頻繁肆行”的越境散發反朝傳單問題進行反制,具體措施是:“將在韓國邊境及其縱深地區散布大量廢紙和垃圾,讓他們切身體驗到為其收集和清除到底得下多大功夫。”
自2022年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以來,朝韓各自恢復了試射洲際導彈、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等多樣的對抗方式,但向另一方“扔垃圾”,還非常罕見。
朝鮮為何如此動怒?金剛日口中的“廢紙和垃圾”到底是什么?除了“垃圾戰”,5月27日,朝鮮還進行了今年首次軍事偵察衛星試射,但任務失敗。
5月24日,金正恩主持朝鮮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十次政治局會議。(圖:朝中社)
九年前的三顆地雷
2015年8月4日,朝韓非軍事區韓方一側傳出兩次爆炸聲。韓軍步兵第一師團的兩名士兵重傷,一人雙腿截肢,一人單腿截肢。這是2000年以來,非軍事區第一次發生韓軍士兵觸雷事件。
韓國軍方調查稱,兩名士兵在巡邏時觸發了三枚埋在他們必經之路上的木盒地雷(一種以木盒為外殼載體的地雷),對殘片的分析顯示地雷來自于朝方。該調查結論未得到朝鮮官方承認。韓國認為,朝鮮士兵越境埋設地雷,目的之一就是報復脫北者團體在邊境散發的反朝傳單。
韓國民間團體通過空飄氣球的方式,向朝鮮境內散發攻擊朝鮮領導人及體制、傳播韓國流行文化的傳單,是半島由來已久的一種“心理戰”。地雷事件發生前五年,由于半島局勢在2010年“天安”艦事件后不斷升級,韓國軍方對民間團體的行為變得更為“寬容”。
在此背景下,2012年金正恩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后,相應升級了對傳單問題的反制措施,包括設置風向標,增加部署擊落氣球的高射機槍陣地,加強相關防空演練等。2014年10月,朝鮮正式宣布開始“消滅氣球的戰斗”。
然而,用防空武器打氣球并不是一件輕松且低成本的事。按照韓國相關團體的說法,僅2014年10月,他們就向軍事分界線北方散發傳單超過10萬張。2015年4月,韓國外交部人權大使李政勛公開表示“應積極采取散發傳單的心理戰”,將沖突上升到兩國官方層面。隨后,朝鮮媒體發布社論稱將對此進行“毫不留情的打擊報復”,韓國統一部則反擊稱散發傳單是韓國的“言論自由”。四個月后,地雷事件發生。
看似不起眼的“傳單問題”,在危機循環升級之后,最終竟導致擦槍走火和人員傷亡。吸取這一教訓,2017年上臺的文在寅政府多次阻止民間團體在邊境散發傳單,并最終推動國會在2020年通過《禁止散發反朝傳單法》。在此期間,雖然仍不斷有散發傳單的事件出現,但朝鮮方面往往通過暫停朝韓通話、推遲人員接觸等方式回應。這讓外界逐漸忘記了傳單問題的嚴重性。
然而,2022年尹錫悅就任韓國總統后,全面推翻文在寅時期的對朝接觸對話政策。2023年,韓國憲法法院正式裁定《禁止散發反朝傳單法》違憲。當年9月,一個“脫北者”團體用20個大型氣球向朝方空飄了20萬張傳單、1000個U盤和200本宣傳冊。今年5月,該團體又用20個大型氣球空飄了30萬張傳單和含有韓國歌曲的2000個U盤,氣球上還懸掛了攻擊金正恩標語的橫幅。
分析指出,朝韓早已全面中斷對話接觸,金正恩去年12月已將韓國從“同胞”重新定性為“敵人”,這意味著面對愈演愈烈的“傳單心理戰”,朝鮮已無法使用對文在寅政府的“威脅中斷接觸”的措施應對。金剛日宣布的“垃圾戰”,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
值得注意的是,5月24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剛剛主持召開勞動黨中央政治局會議,就軍事反制措施進行指示。金剛日第二天發表的談話,正是為了具體闡述“最高軍事領導層”的指示。這意味著,啟動“垃圾戰”,很可能就是政治局會議上提到的維護朝鮮主權和安全的軍事活動任務之一。
跨境軍事沖突風險不斷加劇
金剛日所說的“廢紙和垃圾”到底是什么,這是否意味著9年前的“地雷事件”可能重演?目前,各方分析人士莫衷一是。在談話中,金剛日也將韓國團體投送到北方的U盤等物件籠統地形容為“垃圾”和“骯臟東西”。此外,朝中社在英文版報道中將朝方準備投放的“垃圾”翻譯為filth,該詞亦含有“冒犯性的言語、傳單”的意思。但從人民軍發言人此前關于向韓國散發傳單的表態看,朝鮮以往并未將自己的傳單和宣傳品稱為“廢紙和垃圾”。
不過,無論朝鮮將以何種方式向韓國投放何種“廢紙和垃圾”,朝韓面臨的跨境軍事沖突風險正在提高。今年1月,韓國軍方就曾表示,捕捉到朝鮮軍方去年新公開的無人機“新星-4”型在前沿地區進行訓練,“或正為對韓發起無人機挑釁做準備”。5月,韓美軍方還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防空中滲透”聯合軍事演習。
朝鮮則強調,韓美軍方空中偵察力量不斷抵近偵察乃至侵入領空,已對朝鮮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以來,韓軍新部署了100多架偵察、滲透朝鮮空域的小型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在超出通信范圍后仍可自動飛行,若在朝鮮地區墜毀還可自行銷毀數據。
5月17日以來的一周內,朝鮮以不同名義三次歷數韓美近期的邊境軍事偵察和演習活動,并特別提及韓美軍方正在進行“斬首行動”密謀。在韓美既無回應、也未降低軍事活動頻率和規模的背景下,據金剛日在談話中透露,朝鮮政治局會議給軍方下達的最新指示是,要對這些挑釁行為采取“攻勢性回應措施”。
近年,朝鮮并非沒有實施過此類軍事行動。2022年12月,朝鮮無人機時隔五年首次“越境”進入韓國境內。據韓聯社報道,當時有5架朝鮮無人機先后進入韓國空域,其中4架吸引韓軍注意力,另一架無人機直飛首爾北部地區,成功進入龍山總統府禁飛區,全身而退。
5架朝鮮無人機在韓國空域共飛行7小時,韓軍投入戰斗機、輕型攻擊機、直升機輪番應對,射彈100多枚,無一命中目標。倒是有一架韓國空軍KA-1型輕型攻擊機,在起飛執行對無人機作戰支援任務時失事墜毀。事后,韓軍聯合參謀本部議長金承謙大將等十多名軍官遭問責。
分析指出,衛星試射、導彈試射、軍事演習等活動,總體處于各方可控的范圍內。但最危險的是,涉及傳單、“垃圾戰”及無人機的越境活動,一旦擦槍走火,輕則形成朝韓美軍方之間的直接開火事件,重則如9年前的地雷事件造成人員傷亡。在半島局勢近兩年持續惡化的大背景下,其后果難以估量。
如今,常駐板門店的韓國統一部聯絡官仍然每天上午9時和下午5時嘗試撥打朝方電話,韓國軍方也在每天上午9時和下午4時通過東海和西海軍事通信線路撥打電話,但朝鮮一直沒有回應。韓聯社近日援引韓方人士的話指出,出于防止偶發性軍事沖突等考慮,有必要恢復韓朝聯絡渠道。而朝中社則指出,對于對方是否有敵意,朝鮮“看的是行動,而不是言語”。
記者:曹然(caoran@chinanews.com.cn)